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走运玩家 野仙藤绝版 碧玉星纱罗伞 醉梦逍遥酒仙 女神玩家送花 高温限制成型 金芝士两种风味 熬夜的消遣零食 幽默所打动 能不能改变单身 即将来临 算独一份 全新幻兽 原画形象 状威风凛凛 英俊逼人 兽美如画 翡翠之灵 跨服宗族战 赛烽火燃起 号角撕裂虚空 天穹震颤 决战冠军之巅 利刃出鞘 王者之姿 横扫千军 雷霆之势 荣耀锋芒 巅峰烽火燃 撕裂虚空 三场激战 如火如荼 两大宗族 冤家路窄 风云变幻 棋逢对手 战况之剧 老辣沈稳 千锤百炼 团队协作 最大的倚仗 荣光之旅 十足的黑马 圣域天使 绝非偶 深厚底蕴 掌控节奏 黑马的冲击力 迷人的要素 披荆斩棘 对战实力 相同强劲 战绩来看 强大的对手 游刃有余 伯仲之意 关内云阳 鬼谷门人 重要的作用 自身颜值担当 爆发和生存能力 必定抑制造用 画面质量 建立应用 技术特效 反常华丽 元神养气 壹切的谜团 勇士们前往 神秘面纱 居情先导布 灵兽体系 愈发浓烈 逐步晋级 万众齐心 神火碎晶袋 宝贵道具 传世圣锻石

广东奏响协调发展“协奏曲” 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更新时间:2023-04-29 21:27点击:

" wzades="正文" aria-label="正文" altdes>

  碧海蓝天,绿岛如画,汕头南澳环岛北线走马埔村,“打卡榕”下时常响起欢笑声、快门声。“美丽旅游岛·北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起美景和牡蛎养殖等产业,勾勒出一幅美好乡村图景。

  伴随着纺织机器轰鸣,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内一批优质项目动工、投产。广州、清远合力搭建起产业有序转移的平台,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前来洽谈落地。

  口袋书、大喇叭、“榕树下小讲堂”……依托全省280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过去一年惠及群众8000多万人次,广东文明新风正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高度重视,寄望广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广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激活区域协调发展新活力,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努力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短板转变为“潜力板”,让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破解城乡融合难题

  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漫步在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远处群山环抱,村前碧水流淌,房屋错落有致,万里碧道与观光花海相映成趣。

  连樟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飞红自豪地介绍,近年来,村里有了大变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学院、连樟客厅等重点项目落地,大麻竹笋、红茶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工作。

  连樟村的蝶变,折射出清远深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田”取得的成效。

  全面放开落户城镇限制,建立实施广清接合片区居住证互认制度,积极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自2019年12月广清接合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清远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让人才、土地、金融要素价值充分体现,创造更大效益。

  同样在清远,英德浛洸镇、连州东陂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建设提速。“我们要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在镇村也能享受到城市般的生活品质。”东陂镇党委书记吴飘扬说,“这其中的关键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把人留下来,想办法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年来,广东加速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最直观的体现。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已连续10年超过城镇居民。这一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59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41:1,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化水平得到持续高质量提升。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74.79%,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涌现。

  佛山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市不仅拥有广东唯一的省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区,而且南海区狮山镇和顺德区北滘镇在全国4个千亿镇中独占2席。

  眼下,广东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进一步激发县、镇、村三级发展活力,推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让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正当其时。”暨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杨森平表示,破解城乡融合难题,我省经济增长将再添“新引擎”。

  区域发展积厚成势

  补齐短板打造“潜力板”

  走企业、探园区、谈合作,今年以来,粤东粤西粤北各市的招商团队纷纷“主动出击”,与珠三角地区的交流往来更加紧密。

  今年3月,广东公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再掀产业有序转移热潮。

  一直以来,承接产业转移都是粤东粤西粤北缩小与珠三角发展差距的有效手段。

  珠三角9市以30%的面积,创造了全省超过80%的经济总量。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广东基本省情,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短板如果能够补齐,就将是潜力所在。

  从推动“双转移”,促进粤东粤西粤北振兴发展,到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再到产业有序转移,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从未动摇。

  近年来,广东做好顶层设计,以功能区战略定位为引领,加快构建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各区域各展所长、相得益彰,发展积厚成势。

  珠三角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作用正在凸显。优质资源、高端产业进一步集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已经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正在日益增强,有力支撑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领跑全国。

  在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近年来,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态势日益明显。五大石化基地沿海布局,其中就有三个位于东西两翼;海洋牧场建设“扬帆加速”,万亿级现代化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粤北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绿色发展态势显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6.4%,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7.1%……亮眼的数据背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不断上演。

  与此同时,全省“一盘棋”的统筹机制不断完善。广东先后建立广州与湛江、深圳与汕头“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深入推进省内对口帮扶。新一轮的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将营商环境帮扶作为重点内容,结对关系首次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县全覆盖。

  广东还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缩小各地区发展差距。去年,广东安排省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5315.15亿元,对财力困难县区“兜底线”的支持只增不减。

  由此带来的,是全省“软”“硬”联通更加顺畅,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等通车运营,广汕汕高铁、广湛高铁、深江铁路、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加快建设,“3+4+8”世界级机场群和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成形;除了“市市通高铁”,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高水平医院也实现了21个地市全覆盖。

  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理格局上,广东充分挖掘发展空间潜力,谱就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盛开

  奋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上交出优异答卷

  “征程万里,十年辉灿,赓续前行功照。城乡巨变,日新月异,四海叹奇称妙……”春雨连绵,伴随着悠扬歌声和朗诵声,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在肇庆市端州区前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田埂间、渔港边、大树下,肇庆“红色文艺轻骑兵”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进群众,以“文艺+宣讲”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唱响”。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力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交出优异答卷。

  新风拂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盛开南粤大地。

  广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组建起一支支多层次、立体化志愿者宣讲队伍,用“接地气”“带露珠”的语言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如今,全省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8万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2022年,全省各地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5万多场次,惠及群众8200多万人次。

  厚植文明沃土,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弘扬。

  走进惠州观背村,充满艺术韵味的壁画映入眼帘,这座昔日古旧村落如今成为“网红打卡点”;在韶关武江区,外观漂亮、设施完善的“智能厕所”在旅游区沿线建成投用,展现了城市的文明和温度。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而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则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争创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广东推动珠三角文明城市群提档升级、粤东粤西粤北文明创建出新出彩;坚持“以城带乡”,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文明创建“名片”持续擦亮。

  目前,全省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88个、省级文明村镇274个,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80%,城乡面貌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十年来,广东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擦亮“志愿广东”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厚植文明沃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涌现出钟南山、黄旭华、麦贤得、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等一批先进模范;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让文明新风吹到百姓心坎上。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做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将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更好促进文脉传承、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大力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特质,让文明之花开遍广东大地。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广东不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奋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一曲协调发展的“协奏曲”,正在广东大地奏响。


官方微信公众号